皮膚表現

07 皮膚表現

慢性肝病時的皮膚表現較為覆雜,這是因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在肝臟功能失調時,物質代謝不正常的影響,必然會表現於皮膚。這些皮膚表現對慢性肝病診斷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如;

痤瘡

痤瘡是人體內睪酮刺激皮脂腺所致。慢性病毒性肝炎常導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內分泌失調、微元素和維生素吸收代謝障礙,故是形成青年人發生痤瘡的主要原因,系統中藥治療如能使慢性活動性肝炎臨床治愈,痤瘡每可自愈。面、胸、背部廣泛痤瘡疤痕,常是嗜肝性病毒病留在人體皮膚上的一種痕跡。

皮膚搔痒

無論患者有否黃疸均可發生皮膚搔癢,尤其在長期慢性活動性肝炎和肝硬化早期時出現。臨床上常見濕熱蒸騰活躍而顯著時,患者常伴皮膚搔痒感,皮膚上僅有輕微紅斑、脫屑(多在眉心、鼻翼旁、耳垂及耳後皮膚),甚或未能發現皮膚損害(以更年期時最典型)。發生皮膚搔痒,一般認為是肝病引致膽鹽刺激皮膚感覺神經末梢所致,久病常可見皮膚粗糙、脫屑、增厚、苔癬化和色素沉著。較局限者常被診斷為神經性皮炎,濕疹。

19-(147)

 

 

 

 

17- (216)

濕疹和皮膚乾燥綜合征

嬰幼兒時期嗜肝性病毒感染導致病毒性肝炎後、常因病毒作為抗原引起變態反應性皮膚病,包括濕疹、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苔癬 (丘疹水泡性蕁麻疹)。嬰兒和兒童期濕疹極為常見,可分滲出型、乾型和脂溢型。濕疹的症狀時輕時重、病程長,好復發,嚴重病例有時可遷延不愈以至兒童、成人後仍反复發作。

19-(139)

20-(132)

 

 

 

 

 

幼兒期多呈皮膚乾燥綜合征,形成局限性色素沉著、皮膚脫屑、皸裂和搔痒。患處多在下肢及腹部等部位。成年後靜止,常可出現局限性褐色斑或點、片狀色素沉著,較為嚴重的出現皮膚乾燥綜合征,常可延續至成人後仍出現皮膚粗糙、皸裂、色素沉著。以下肢、胸、背皮膚為著。

9-122

成人皮膚乾燥綜合征,下肢色素沉著

色素沉著

色素沉著似乎與肝病的病程長、病情較重有關。一般認為雌激素增加、腎上腺機能減退所致。肝病患者的暴露部位(如面部、眼眶周圍)皮膚黝黑灰暗、伴色素沉著,其發生率約20%。在慢性肝病發展到肝腎二虛型時,患者明顯呈現全身膚色鯬黑,亦常見呈較局限性以點或片狀皮膚色素沉著。多於面部、四肢伸側、腹壁、背部。年齡較大患者常以為是老人斑。系統中藥治療後,可見色素斑顏色變淡、範圍縮小以至消失。當肝硬化時,往往下肢脛前區出現密集的斑片狀色素沉著或見集簇性毛細血管擴張。

18-(5)

背部色素斑著

 

19-(30)

慢肝引致四肢及腹部皮膚色素沉著

皮下出血、紫癜

慢性嗜肝性病毒病患者常有出血傾向和出血現象。這是因為肝病時凝血因子合成減少、消耗過度、製造凝血因子的原料缺乏、脾功能亢進、毛細血管脆性增加等因素所致。有部分表現為皮膚瘀點、瘀斑、鼻血、牙齦出血、或嘔血、便血、尿血。正常的肝臟,可制所有凝血因子,故肝病時易伴有凝血障礙。據統計;85%的肝病患者,有一項以上的凝血試驗異常。15%患者有臨床出血;出血以皮膚、粘膜出血為主,重者有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量多時可顯著貧血、休克、甚至死亡,故晚期肝病患者凝血障礙導致出血致死極為常見。


黃色a1

慢性肝功能不全時血清脂質和膽固醇含量長期持續增高,引致脂質堆積,被組織細胞吞噬,形成黃色瘤。患者的表現為皮膚出現扁平或結節狀黃色瘤,扁平者多在眼瞼、手掌、頸、胸、背部,結節者多在腕、肘、膝、踝部關節伸側和臀部。

白色指甲

肝病患者有時指甲呈白色,在遠端與固有甲部之間有一很細紅線,這提示血清白旦白降低。

17- (98)

肝掌、蜘蛛痣、面部紅斑,面部、胸脅或肢體局部毛細血管擴張

上述症狀均可能出現於肝病或肝硬化患者,這些症狀與雌激素增多、免疫複合物性血管炎引起毛細管通透性增加、門靜脈或下腔靜脈高壓和肝病時血小板減少和凝血障礙等因素均有關係。

05-SD-22 (1)

下肢毛細血管擴張,顯示下腔靜脈高壓

 


泛發性汗斑或體癬

由於嗜肝性病毒病患者免疫能力低下,皮膚上細菌、真菌(包括念珠菌)感染所致之疾患極為常見,尤以泛發性汗斑及面癬、體癬、股癬及膿性皮膚疾患、念珠菌性甲溝炎、陰道炎等更為常見,當病毒性肝炎臨床治愈,皮膚細菌和真菌感染疾患常可更易控制,甚至臨床治愈。

D13- (8)

臨床上有不少是皮膚專科疾患,表現雖然各有不同,但如同時伴有肝濁音界異常者,均應考慮其病因是與肝病後免疫反應異常所致。有很多案例在中藥系統治療肝病的過程中,其皮膚損害常常可以同時明顯減輕或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