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絡阻血瘀型 

嗜肝性病毒作為濕熱疫毒侵犯人體後能隱伏血分,常會血熱傷陰,使陰血虧損,由於血中陰液不足則血變稠滯、滯則失活,這種陰虧血稠做成患者血呈高粘高凝狀態,於是血滯血瘀漸次明顯,且能阻塞經網絡,影響五臟六腑的功能。這種絡阻血瘀的病理、病機,亦可理解為現代免疫复合物堆積患者體內而做成機體各種病理改變,亦可以解釋嗜肝性病毒病病情發展後所做成的各種不同轉歸。因絡阻血瘀的病機總的特點是偏於血份,故病情也較深而重。

 

絡阻血瘀的病機,最典型的莫如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這一種重型肝炎的凝血功能障礙,常在急性黃疸型肝炎,特別是重症肝炎時促使患者死亡。但嗜肝性病毒病病人中,因不同程度的絡阻血瘀而做成了各種不同症狀的病例,是極為多見。特別是婦女患者因感染嗜肝性病毒而致血熱傷陰、熱傷血海、氣血失調以致濁血不行,新血不生,血行失常而做成月經不調。如腎中水火交旺、血份熱甚,則經水先期,來必甚多。如合併衝、任氣虛不能攝血則經水不止,血液妄行。這種大量而反覆的以月經形式做成失血,往往是女性做成血虛的一個主要的原因。亦是做成女性繼發性肥胖的常見原因。

 

亦因衝、任二脈或血氣實而經絡不利,可致肝郁化瘀或氣滯血瘀而做成瘀血阻滯,如果熱極火化、長期濕滯交阻、氣血兩虧、均可做成婦女經前或經期腹痛,患者常伴頭痛、乳房脹實、觸痛、下腹痛、腰痛、肋脅和膈胸不舒。經量過多或減少,經色深、甚者呈啡紅或瘀黑。往往帶有點狀、片狀瘀血塊,引起經痛綿綿。

 

如長期絡阻血瘀形成頻發月經,月經過多,當導致患者氣血虛弱,肝腎俱郁,臨床可見經水前、後無定期或數月一行(但定期則腎氣內藏真陽不損即謂季經),甚者肝氣久郁可致經閉。

 

若女子持續絡阻血瘀、氣血虛弱、使心腎二火俱衰,則易形成胞中虛寒,以致子宮不能聚血,胞中寒冷常不能成孕。此類患者若用中藥使嗜肝性病毒病臨床治愈并暖宮活血,常能輕易恢復生育功能。

 

絡阻血瘀的這種病理機制,除能引起不少嗜肝性病毒病婦女患者有月經不調、經痛、經閉、不育症外,亦是做成凝血機制障礙導致各種失血疾病(鼻出血、胃出血、皮下出血、便血、血尿等等)的主因。絡阻血瘀也是形成心、血管病理改變的誘因,特別是高血壓、冠心病和栓塞性脈管炎等。早期臨床治愈嗜肝性病毒病而改善絡阻血瘀,往往能預防或減輕上述疾患的進展,但上述疾患在臨床上多就診較遲,已伴陰陽二虛的表症,故將有關案例錄於下節肝陽上亢章節中。

 

 

此外,絡阻血瘀尚與臨床上常見的良性腫瘤形成有密切關係。在人體裡不同的部位(如甲狀腺、乳房、卵巢、輸卵管、子宮等)產生囊腫、腺瘤、肌瘤、腺體增生、部分病例可因嗜肝性病毒病的臨床治愈而腫物停止增大、甚至消失。部份病例即使沒有完全消失,亦會因嗜肝性病毒病臨床治愈而縮少或未有繼續增大。故像子宮肌瘤而做成長期、大量月經引起失血性貧血,將因嗜肝性病毒病臨床治愈而得以緩解。

 

絡阻血瘀病機進行的最後結果,往往是做成了肝硬化及肝癌,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目前肝硬化和肝癌患者逐漸年輕化,說明了人類感染嗜肝性病毒這些濕熱疫邪的普遍性,也說明了預防和治療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嗜肝性病毒病患者的重要性。

 

絡阻血瘀的主要臨床症狀多為形體消瘦,面色晦暗,胸悶腹脹,脅肋剌痛或脹痛,肋下包塊(肝脾腫大),小便黃赤,大便不利,或乾或溏,舌質紅或黯紫,或有瘀斑,舌苔白或白膩,或呈黃膩,兩手魚際發紅(肝掌),可有血痣(蜘蛛痣)。脈象弦澀或沉弦。腹壁靜脈顯露、增粗、屈曲。

 

200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