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疹性病毒性疾病與肝病 (下)
前述之「出疹性病毒性」疾病除麻疹、風疹、水痘、疱疹等病毒外,目前還陸續証實尚有不少病毒一樣引起肝病、發熱和皮疹。從中醫角度“皮膚濕熱”這個範疇來看,病毒疫邪侵襲常能導致肝損害,才見皮膚損害。如巨細胞病毒、EB病毒、人類疱疹病毒6型、柯薩奇病毒、ECHO病毒等等。因而下述常見的小兒病毒病患兒,感染後常伴有肝腫大,亦能經有效的中藥治療而迅速痊愈。這些病毒,還不能排除就是導致臨床上常見“非甲”、“非乙”、“非丙”型肝炎的可能性。如;
|
案例介紹
案例十八;陳某(電腦號281),男,10歲。外公十多年前肝癌已歿,母系親屬多人乙型肝炎帶菌。九四年患兒因長期便秘、反复感冒、繼發性肥胖、肝大而疑診慢肝。二年來肝大復發四次,均用中藥治療而愈。
九九年十月高熱,咽喉、口腔、口角疱疹糜爛,氣促、劇烈咳嗽,眼和皮膚黃疸入醫院隔離,經本港某大醫院確診為EBV(EB病毒感染),住院期無西藥內服,其母取中藥煎後送醫院給患兒,服二劑後熱退,轉氨酶由700u降至200u。六天後出院來查肝,肝大一公分半。再服中藥四天肝已正常。系統中藥治療六周,臨床治愈。
案例十九;李某(電腦號2242),男,23月。患兒因反复感冒發熱、口瘡、舌苔、鼻出血、肝腫大擬診慢肝於今年四月初診,曾系統中藥治療已臨床治愈。
十月复診,母訴患兒發熱三天,退熱後皮膚出疹,舌苔黃厚、伴口腔潰瘍,軀幹、四肢皮膚可見瀰漫紅色斑疹,肝大一公分半。擬診幼兒急疹。服中藥三劑(分六天),肝已正常,皮膚紅色斑丘疹消退、微脫屑。再取三劑自行仃藥。
四十天後复診,母訴患兒服西藥期中,又反复外感、發熱、咳嗽。體查又肝大一公分半。服中藥三劑後肝已正常,系統治療臨床治愈。
香港肝炎中藥製劑研究中心
主任醫師 黃國雄
2001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