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型 肺燥型 ( 肝源性上呼吸道感染型 )

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 各種病毒和細菌都可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尤以病毒感染引起最為多見。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鼻咽炎 ( 俗稱感冒 ), 急性咽炎, 急性扁桃腺炎等上呼吸道各部位的急、慢性炎症,但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亦是大部份病毒病如麻疹、水痘、腮腺炎、病毒性肝炎等病的前驅症狀。同樣在急性肝炎的黃疸前期和慢性肝炎活動期時,亦可以經常反覆出現倦怠、精神不振、鼻塞、流涕、噴嚏、咽痛、發冷、發熱、咳嗽、多痰、全身乏力、食欲明顯減退、噁心、睡不安寧。年長兒童還可訴頭痛、頭暈、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肌肉關節酸痛、精神抑郁等疲勞症的症狀。更嚴重者,部分患兒 ( 多為較大兒童 ) 臨床症狀特別嚴重,咳嗽常不易被控制 ( 以嗆咳為主 ),間有伴氣促,氣喘,這類病人病程一般持續時間較長,但X光檢查結果常無異常,或胸片顯示肺紋理增粗,兩下肺呈網狀陰影,或伴小片狀浸潤的間質性肺炎特征。臨床上常被誤診為支氣管肺炎、哮喘、甚至懷疑肺結核病。即使採用消炎藥物,效果亦不夠理想。但這些病例如伴有肝區濁音界腫大而使用中藥治療,效果很佳 ( 故可考慮使用中藥作試驗治療以觀效果 )。

要區別患兒是真正的上呼吸道感染還是小兒肝炎並不困難。只要症狀反覆發生,不能單純用普通傷風解釋,假如他們有密切的肝炎接觸史,或有肝炎患者或肝癌患者家族史。如患兒驗血有抗原或抗體陽性,肝功能異常,或伴有肝臟腫大 肝區叩擊痛的體征 ,則肯定可以確診是小兒肝炎引起的肝郁肺燥症狀。

( 值得一提的是小兒肝大的檢查問題,過去關於判斷小孩肝臟是否腫大,常認為4~5歲以下的小兒,有時發現肝大3公分,以為仍屬正常范圍。但臨床實踐反覆驗証,肝炎患兒肝大往往於中藥治療後肝下界可回復到肋緣上1.5公分,說明肝臟腫大根本就是病理引起的 )。

還有 ,小兒肝炎的驗血結果只能僅供參考,謹記陽性結果協助診斷邦助很大,但陰性結果並不能排除肝炎的診斷 。 因為:

第一,目前一般化驗尚未能全面檢查七種肝炎及其他嗜肝性病毒感染!實驗室報告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抗原、抗體陰性並不能排除其他型肝炎的存在。

第二,所謂 “ HBsAg  陰性” 的兒童很難免有一些是其實是HBsAg  陽性者,未能排除是由於檢測方法不靈敏,檢測的誤差或其他原因而做成陰性的結果。文獻報導曾指出: HBsAg  陰性患者重覆檢定乙肝病毒DNA時 ,其陽性者可達64%。

 故臨床醫生必需按照病史、臨床症狀、體征各方面情況來作全面考慮,不要輕易放棄小兒肝炎的診斷與治療。

肝郁肺燥型案例介紹 –
案例一    男, 7歲素有鼻敏感, 父、母、菲藉褓姆均為慢性活動性肝炎患者。

案例二    男,2歲半, 反覆出風疹, 其父十多年前曾患乙型肝炎。

案例三    兄妹二人,9歲及8歲;父因肝癌病逝,母有乙肝抗體,兄妹已接種甲乙型肝炎疫苗。

案例四    男,4歲半,有鼻敏感,納呆,消瘦,鼻塞。父母為肝炎患者。

案例五    男,4歲半。祖母肝硬化及患膽囊炎史。

案例六    女,6歲。未經系統中藥治療,肝大复發三次。

 

 


案例一; 李某(電腦號257),男,7歲。父、母、菲藉褓姆有肝臟腫大、均為慢性活動性肝炎患者。

初診日期98年3月28日,母代訴患兒素有鼻敏感,尤以天氣轉變時發作更甚,間有腹痛、尿黃、食慾不振、容易反覆出現口腔潰瘍,影響飲食。體查發現患兒發育、營養差,體質消瘦,腹脹,腹壁可見明顯怒張靜 脈,右脅膨隆,左脅下陷,有肝區叩擊痛,肝臟腫大4.5cm。經服用中藥3劑臨床症狀好轉,肝已縮至肝大1.5cm,但自行停中藥未予治療。

一個月後,即同年5月1日又來覆診。母代訴;患兒二周來發熱,咳嗽,西藥治療三次仍未見效,要求再取中藥治療。體查;肝又腫大3cm。故按慢性肝炎肝郁肺燥型用中藥三劑內服,服藥後大便日五次,糊狀,量多,色黑,肛門疼痛,但咳已緩解,痰少,早上多眼垢。體查肝已正常。再服中藥十劑咳已止。已經系統治療,堅持服用中藥七周停藥觀察。

9月8日覆查,患兒除間有濕熱腹痛外未見異常,查肝亦無腫大。

98年12月15日因頭部外傷嘔吐,腹瀉曾服西藥。檢查亦未發現腦部異常,但來診時肝已復腫大1.5cm,服中藥3劑後肝已正常。再服中藥10劑後到新加坡旅行5天,回港後反覆流鼻血及劇烈咳嗽,曾西藥治療未效,故來覆查,擬取中藥內服。當時體查,又發現肝大3cm,有肝區叩擊痛。經服中藥3劑後未再出鼻血,咳嗽緩解,肝亦縮至正常。續服中藥4周,系統治療臨床治愈後始停藥。

 

 

醫者按;本案例患兒的中藥治療反應明確顯示慢肝患者系統治療的必要性,初診時具備的臨床症狀和體征較明顯,服用中藥症狀須有改善而肝界縮小卻予停藥,做成 兩周後有活躍的病毒感染征侯導致肝郁肺燥明顯症狀,曾使用西藥無效改服中藥,3天肝已正常,周後症狀消失,率經7周中藥系統治療才停藥。3月後复查肝仍正常。但三月後外傷頭部服西藥後及旅行後2次肝大复發,均經中藥治療,效果滿意)。

 

 


案例二 : 關某(電腦號731),男,2歲半。其父十多年前曾患乙型肝炎(現仍為慢性活動性肝炎,肝大3cm,已同時服中藥治療並臨床治愈)。

患兒因反覆咳嗽,多痰,食慾不振,睡眠欠佳,反覆出風疹,經西藥治療無效而於1996年12月6日初診。體檢發現患兒消廋,地圖舌,肺呼吸音粗,未聞囉音,肝大3cm。經服中藥12劑後,患兒肝區濁音界縮小1.5cm,咳漸減。再服9劑  肝已正常。但續服5劑後因故未能完成療程自行停藥。

月餘後因嘔吐擬診胃腸炎而入醫院治療。出院後再行覆診,要求中藥治療。體格檢查見患兒舌有局限性黃色厚苔,肝又腫大1.5cm。服中藥後才正常,以後三個月內間斷服藥7周,期間因服藥不延續而兩次肝大1.5cm,伴反覆短暫咳嗽,有舌苔,食慾不振,間出風疹,睡眠欠佳,服中藥後肝又正常。

最後堅持連續服用中藥達六周。完成系統治療療程才停藥。觀察半年,至今並未復發。

 


醫者按;本案例患兒父親患乙肝,患兒有明顯肝郁肺燥及濕熱蒸騰的臨床症狀,具肝大3cm。治療期中因服用中藥不延續而反 覆出現臨床症狀及肝大。後期家人終能遵從醫者意見給患兒每日服用中藥,完成系統治療而達臨床治愈。且經半年觀察肝仍正常。 

案例三 : 孔某兄妹;父於三年前因肝癌病逝,當時母親曾驗血,發現有乙型肝炎抗體,而兄妹二人曾驗血未發現異常,故已接種甲型及乙型肝炎疫苗。

孔某,(電腦號074)男,9歲,1993年5月8日初診時,主訴反覆鼻塞,多痰,咳嗽,發熱,腹痛,腹脹,納呆,尿黃,服中藥三周後肝縮至正常。以後半年內反覆使用中藥30餘劑治療肝郁肺燥,口腔潰瘍和外感等症狀,觀察肝均未發現有腫大。94及95年繼續觀察,九次因不適而覆診,亦未發現肝區濁音界異常。

五年後(已15歲)再行覆診,於98年8月9日就診時自訴常有腹痛,腸胃不適,大便稀爛,日1~2次,伴失眠,困倦,難入睡,易鼻敏感,反覆鼻塞,多涕,噴嚏,面部多痤瘡。體查: 營養發育尚可,面部多痤瘡,舌質紅,舌胖無苔,肝區明顯叩擊痛,肝大3cm。服中藥9劑後,肝已恢復正常。臨床症狀消失。治療期間中,間仍於早上有多涕,鼻塞,曾患口腔潰瘍。服中藥四周,完成療程後停藥觀察。未見不適。

翌年即1999年11月25日又复診,自訴近半年來體重劇增37.5磅(如計算其體質指數;則其體重67公斤、體高1.69米,BMI=23.45,仍屬正常),反复腹痛,大便濕熱,常鼻塞,多涕,噴嚏,間咳,腹飢易狂食,腹脹,氣短。體查舌胖齒印,腹膨隆,肝大1.5cm,有肝叩痛。服中藥3劑後肝已正常,經系統治療後臨床治愈停藥觀察。

孔某(電腦號073),女,8歲時即1993年5月16日初診,母代訴為反覆外感發熱,多痰,疲乏,眩暈,消瘦,納呆,口臭,脅痛,尿黃,大便秘結。體查發現,患兒營養發育差,皮膚蒼黃,粘膜蒼白,舌苔厚白,肝大3cm,肝區叩擊痛。反覆服用中藥調理近8個月,肝始恢復完全正常(早期醫者仍未有要度患者堅持每天服藥及確定系統治療期間)。94年3月始停藥觀察。

四年半後覆查,並無症狀,營養發育可,舌正常,肝無腫大。

 

 

醫者按;患兒兄妹的父親 三十多歲即患肝癌病逝,兄妹兩人驗血雖無陽性結果足以診斷患肝病並已接受預防注射,但以他們初診時卻具備典型慢性肝炎的肝郁肺燥、濕熱蒸騰型症狀及體征。其妹且有營養發育不良、氣虛血弱型的症狀。經用系統中藥治療獲理想療效 ,且能經多年觀察保持肝臟正常。其兄雖復發二次亦能重复中藥治療而臨床治愈。如用傳統的肝炎診斷標準排除了兩兄妹的慢肝診斷,失去中藥系統治療的機會,後果堪虞。我們認為家庭內的嬰幼兒如有肝病家族史,實應高度重視及時予以中藥治療 ,保證肝區濁音界無異常才是上策。

 


案例四 :  陳某(電腦號181),男,4歲半。

其母1991年初診,因困倦,反覆外感頭痛,劇烈經痛,腰痛(多在排卵期),腹脹,便秘,厚舌苔,下肢浮腫而就診。因婚後年餘,未避孕仍未孕,故求診治療,疑診慢肝。就診四次來經時經痛已減,舌苔脫落,肝大1.5cm已縮至正常。治療後7個月已妊娠。93年4月14日順產患兒。其父、母慢性肝炎亦常有覆診。

 

97年8月, 患兒4歲余時初診,母謂患兒素有鼻敏感,納呆,消瘦,鼻塞,連續噴嚏,晚間鼻塞加重常影響睡眠,需用藥水滴鼻收縮鼻粘膜減輕鼻塞才易入睡。體查患兒消瘦,肝大1.5cm,經服中藥6劑後,肝濁音界已正常。經用中藥系統治療已臨床治愈停藥。

 

98年11月又復發,有反覆鼻敏感合併多次鼻出血,出血量常較多。仍然納呆,消瘦,睡欠佳。體查膚色蒼黃,肝大3cm,服中藥7天後肝已正常。再取中藥7劑自行停藥。

 

三個月後患兒倦怠,鼻塞,納呆,便秘,遺尿再覆診,體查又肝大3cm。體查可見患兒脅部腹壁靜脈垂直顯露,服中藥3劑後大便量多,日一次,鼻塞減,不用噴藥,症狀消失,肝亦正常,僅仍遺尿。但以後二月內未系統治療,只間斷取藥,停藥即反复肝大1.5cm,共二次,且有鼻敏感征、聲嘶、咳嗽、多痰、鼻出血。最後接受醫者建議持續服用中藥4周才臨床治愈。

 

案例五;呂某(電腦號2290),男,4歲半。初診日期2000年12月3日。祖母肝硬化及患膽囊炎史。 父乙型肝炎帶菌陽性。母肝大3cm。患兒常鼻塞、鼻敏感、流鼻血、噴嚏、嗆咳、易氣短。常失眠、納呆、嘔吐,過度活躍。體查有營養發育不良,膚色鯬黑蒼黃,唇粘膜浮腫,肝大3cm。
服中藥3劑後肝正常,多噴嚏,間咳,睡可,納可。再服中藥5劑,晚間鼻塞,唇粘膜乾燥、脫屑、皸裂。再服中藥6劑鼻敏感止,大便量多,日一次。續服中藥睡好,間納呆,余無不適。共服中藥42劑臨床治愈停藥觀察。 

 

案例六:  徐某 (電腦號3261),女,6歲。初診日期2003年3月18日。母代訴,患兒反复長期咳嗽、氣促、便秘。曾服中西藥及長期使用噴霧劑控制鼻敏感和改善氣促均未能愈。體查肝大3cm。服中藥3劑,臨床症狀消失自行停藥。

 

三個月後患兒又咳嗽、多痰數天。母疑肝大复發帶患兒复診,體查又發現肝大1.5cm(第一次肝大复發)。服中藥4劑肝已正常,仍間嗆咳。故取中藥8劑續服。服藥後症狀消失又自行停藥。

 

但三周後症狀复發,倦怠、嗆咳而續診,又肝大1.5cm(第二次肝大复發)。服中藥3劑肝又正常。續服中藥3周,期中曾食雞翼後,咳嗽、無痰、便秘。繼續服用中藥,大便正常、暢順、間嗆咳、無痰。但因曾感冒征而予服西藥4天,复診又肝大1.5cm(第三次肝大复發)。服中藥3劑肝腫大消失。母遵醫囑予兒系統中藥治療共三周,咳顯著減少。第4周咳止,大便正常。臨床治愈停藥觀察。

 

 

醫者按;患兒為典型慢肝引起的肝郁肺燥臨床表現,觀察患兒治療期中,不難發現,用中藥治療慢肝應注意「一氣呵成」。本案例患兒治療期中反复肝大复發,第一次复發是僅服中藥3劑症狀改善自行停藥。第二次肝正常後服中藥8劑又自行停藥。停藥後臨床症狀及肝大均短期复發。第三次肝大复發是未停中藥而曾服用治療感冒西藥4天後,究其原因是否重新感染“嗜肝性病毒”或西藥傷肝?難下結論,但未戒口食雞翼等燥熱食物能引起肺燥咳嗽、便秘,值得注意。其後母遵醫囑予兒連續系統中藥治療,才能臨床治愈停服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