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血正常並不等於沒有肝病

        「病毒性肝炎」不單是甲型肝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一般人對肝病的認識還是十分糢糊和膚淺的。

        目前,由於對肝炎病的不正確宣傳,一般人(甚至是醫護人員)多數都會把肝病的著眼點放在甲、乙、丙型肝炎病毒身上,因為這三型肝炎是可以通過驗血得知結果。所以多數人常誤以為驗血檢查沒有發現A型、B型和C型抗原,抗體呈「陽性」結果,肝功能檢驗又正常,就認為沒有患上肝炎病。是否真的沒有肝病,並不是由化驗結果定,化驗報告只能提供臨床醫生作診斷時提供參考,絕不應憑化驗結果陰性而否定了臨床診斷和放棄早期治療。

        實際上,檢驗報告只清楚說明甲型、乙型或丙型的抗原是否陽性,並沒有排除其他型肝炎是否存在。目前已發現的肝炎病毒,除了有甲、乙、丙型外,還有丁、戊、己、庚等共七型,將來陸續能發現的尚有多少?那還是個未知之數。而且目前已証實多種嗜肝性病毒均可引起病毒性肝炎。驗血並沒有可能驗出所有能導致病毒性肝炎的病毒感染,更不能排除患者病毒性肝炎存在的可能性。故絕不能以驗血報告作為排除肝炎診斷的唯一標準。

        而且,由於檢驗本身的誤差、文獻亦報告統計上已証實有達30%患者,即使是上述三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病也驗不出是陽性,這是甚麼道理呢? 根據資料統計:當慢性活動性肝炎時,肝細胞內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檢出率僅為52%~65%,( 即是說透過檢查,有百分之五十二至六十五的機會是可以檢查出乙肝表面抗原為陽性反應,換言之亦約有百分之三十五的機會是檢查不出的 ),至於乙肝核心抗原(HBcAg)的檢出率更低,只為10%~30%,這就說明了,檢查出抗原是確診乙肝的有力証據。但從統計中也看出了,有30%以上慢性肝炎患者的檢查因是「陰性」而被漏診

        醫學上亦有這樣的資料;有學者利用血清HBV-DNA的方法,進一步覆查這些檢查為陰性的病例,其中發現有64%可鑑定出是乙型肝炎。所以退一步來說,實驗室診斷只能提供參考,陽性結果當然是有診斷價值,但臨床檢驗結果是陰性的疑診乙肝病人,亦不能武斷的排除肝炎之診斷,以免延誤了及時治療的機會。

        但由於甲型和乙型肝炎發現較早,在醫學研究的資料理解比較多,目前又有甲型和乙型肝炎預防針進行預防注射,所以一般人了解肝炎病,均著眼在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的資料上,常誤以為沒有甲型或乙型肝炎抗原陽性就等於沒有患上肝炎。故患者和臨床醫生,確有必要提高警惕,認識慢性肝炎存在的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