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幾種嗜肝性病毒簡介

呼 腸 病 毒

為RNA病毒。原定名ECHO10型病毒,廣泛存在於自然界,隱性感染者很多,一般認為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有人認為也可能與胃腸炎、心肌炎、角膜結合膜炎、肝炎、腦炎、發熱等有關。

腮 腺 炎 病 毒

為RNA病毒。可引起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發生於兒童表現為急性唾液腺非化膿性炎症。併發症有胰腺炎、乳腺炎、卵巢炎、甲狀腺炎、心肌炎、肝炎、腎炎、關節炎、脊髓炎及耳聾等。

 

風 疹 病 毒

風疹亦稱德國麻疹。為RNA病毒中的披膜病毒科風疹病毒。本病主要侵犯小兒,但孕婦亦可受染,妊娠早期受染可引起宮內感染而引起流產。先天性風疹患兒臨床表現為成熟不良和先天性缺陷,如黃疸、皮膚異常、肝炎、肝脾腫大、精神發育遲緩等等。

 

單 純 性 疹 病 毒 (HSV)

為RNA病毒。主要侵犯起源於外胚層的組織如皮膚、粘膜、眼和神經系統。可分為1和2型。病人和帶毒者的分泌物是傳播的主要方式。1型主要經呼吸道、皮膚和粘膜傳染,2型是外生殖器傳染,新生兒主要通過產道傳染。45歲的正常婦女宮頸分離HSV的陽性率為38%,同齡宮頸疾病患者的陽性率達61%,大多數成人均有抗體,但抗體不能防止復發。在某些因素如發熱、日曬、損傷、月經、情緒激動、手術等刺激下病毒可被激活在相同部位反复發生。疹發生前常有局部皮膚的感覺異常。臨床上可分局部感染(皮膚疹、生殖器疹、眼疹、口腔疹、疹性甲溝炎和疹性直腸炎),中樞神經性系統感染(腦炎)和全身性感染(全身播散性感染病情嚴重且同時引起腦炎、腦膜炎、肝炎、病毒血症或濕疹樣疹)。

 

 

巨 細 胞 病 毒 (CMV)

為DNA病毒。屬疹病毒。本病毒感染廣泛存在於全世界,尤以發展中國家為甚。我國成年婦女感染較高,妊娠婦女的補體結合抗體陽性率為72.6% ~ 76.84%。傳染源為病人及隱性感染者,其唾液、尿、血、乳汁、子宮分泌物、精液、糞便均可長期帶毒或間歇排毒。新生兒主要通過胎盤先天受染或圍產期受染。兒童、孕婦、成人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受染。性交、器官移植和輸血也有可能。CMV感染在新生兒、兒童、成人感染均可發生肝炎、肺炎、溶血、胃腸道潰瘍、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等等多種臨床疾病。

 

EB 病 毒

為DNA病毒。屬疹病毒。其傳染源為病人及EB病毒帶菌者,尤以後者。其唾液中常含有病毒可經口密切接觸傳播、飛沬傳播也有可能。人群在嬰幼兒時大都受染,初次感染多見於幼兒常無明顯症狀,或只引起輕症上呼吸道感染。但長期潛伏於B淋巴細胞產生慢性持續感染,患兒可併發黃疸肝炎、脾大、間質性肺炎、病毒相關嗜伊紅細胞綜合症、再障貧血、心肌炎、腦炎、鼻咽癌、淋巴瘤等。

 

柯 薩 奇 病 毒

屬腸道病毒。為RNA病毒。其感染遍及世界,絕大多數是隱性感染和帶毒者,發病者不足1%。主要通過糞~口傳播,亦可通過飛沬傳播。可導致疹性咽峽炎、腦炎、腦膜炎、癱瘓性疾患、心肌炎、慢性心臟疾患、流行性胸痛、多發性肌炎、皮肌炎、肝炎、手、足、口病,瀰漫性支肺炎。新生兒全身感染雖少見,但預後較嚴重,常表現急性心肌炎、肝炎和腦炎。常死於循環衰竭。

 

埃 可 病 毒 (ECHO)

屬腸道帶毒,為RNA病毒。本病毒的流行病學與上述之柯薩奇病毒感染類似。臨床特點及引起的疾病種類也多與柯薩奇病毒感染交叉。比較特異的臨床表現有出疹性發熱及嬰幼兒腹瀉。

 

肝 炎 病 毒

肝炎病毒乃指其臨床表現以肝炎為主者。病毒性肝炎乃肝炎病毒所引起。目前已經報導能引起的病毒性肝炎的肝炎病毒有甲、乙、丙、丁、戊、己、庚等七型。從病原學角度來看,各型肝炎均應為獨立的疾病。只是其臨床表現比較相似,故仍保留病毒性肝炎這一名稱。

 

總 結

實際從廣義的來看,一切能引起肝臟腫大和有相應的肝炎臨床症狀或因肝機能改變導致的肝外疾患的嗜肝性病毒、均應診斷為嗜肝性病毒病。臨床上發現肝區濁音界異常的患者 (如肝腫大或縮少) 是極為常見,但臨床如按照肝炎診斷標準以確診其為慢性肝炎,並不容易。因驗血結果目前只能查出部份的甲、乙、丙型肝炎患者。根據上述各型嗜肝性病毒,均能引起病毒性肝炎,故極有必要紏正過去對肝炎的診斷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