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般人都認為;能引起臨床表現以肝炎病症狀為主才算是肝炎病毒。根據報導,已發現的肝炎病毒已經有甲、乙、丙、丁、戊、己、庚七種。但臨床上一般只能通過化驗血液查出甲、乙、丙三型。由肝炎病毒引起的全身性疾病稱為「病毒性肝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而慢性肝炎中又分為活動性和遷延性兩種。所以,病毒性肝炎是指幾種不同的肝炎病毒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發病時,會有肝細胞壞死和炎症反應的特點。但其實,從病原學上來看,各型肝炎均應各自為獨立之疾病,因不同型的肝炎,有不同的傳染途徑、不同的潛伏期、不同的轉歸,但因臨床表現都很相似,故仍保留「病毒性肝炎」這一個名稱。
但隨著人類對病毒認識逐漸加深,愈來愈多的臨床資料已經証實,能引起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毒種類範圍很廣,僅憑藉驗血和目前採用的超聲波、電腦掃描來確定甲、乙、丙型肝炎,往往使很多病毒性肝炎患者得不到正確的診治。從我們最近在香港發現2000例肝區濁音界異常的患者臨床資料統計中,就有1260例 (即71.50%) 是未能按肝炎診斷標準確診為肝炎患者。因此,我們有必要提出”嗜肝性病毒” 感染這一概念,克服舊有、狹義的慢性病毒性肝炎觀點。只有承認”嗜肝性病毒病” 診斷成立,才能進一步的把防治工作做好,嗜肝性病毒病患者才能得到及時診斷和治療。